慶元縣內廊橋遍布,被譽為“中國廊橋之鄉”,在戰爭時期,在山間的那一座座廊橋不僅方便了村民生活,更是英勇紅軍們的必經之路,也是組織群眾、宣傳革命和參加戰斗的革命之橋,許多革命故事都發生在這一座座廊橋上。比如齋郎的會龍橋、竹口的后坑橋、合湖的合湖橋。
周勇 攝
血灑合湖橋
看過許多關于中共叛徒、國民黨特務的電影,比如甄子丹主演的《十月圍城》、周迅主演的《風聲》,周迅扮演共產黨行政收發專員的角色,當停止拍戲后,演員們卻還依舊沉浸在人物情緒中,很難想象共產黨員在如此危難情況下,將生死置之度外,被酷刑折磨的死去活來,誓死不松口的壯烈場景,他們究竟有著多少的勇氣去做情報工作。
周勇 攝
1935年5月,紅軍挺進師第四縱隊在三堆村設立了交通站(戰時負責傳遞情報、信件、宣傳品,以及接送過往人員等的秘密聯絡站),三堆村是慶元縣東部通往景寧縣的出入口,早時屬于合湖鄉現在隸屬于百山祖鎮。
當地村民擁護紅軍,樂意為紅軍做事。交通站站長是當地村民吳思澄,交通員是吳思健、吳思懷、吳文資、吳文生等。他們積極為紅軍籌辦給養,帶路送信。
吳思澄原住處遺址
吳文資原住處遺址
這年秋天, 國民黨軍大規模“圍剿”浙江、福建邊境的紅軍,四縱隊遭敵人重重包圍,與師部失去了聯系,縱隊領導被迫決定向閩北根據地轉移。
周勇 攝
10月13日下午,四縱隊從景寧縣境內到達三堆交通站,縱隊領導向吳思澄等人說明目前所處的困境,要求他們帶路,并照看好留下的傷員,同時要提高警惕,堅持斗爭。吳思澄等人立即叫家人炒了幾斗黃豆,裝了幾茶筒米酒交給紅軍,然后由他和吳思健、吳文資三人做向導,帶四縱隊穿過萬里林,指點紅軍通向閩北的路線,與紅軍告別后回村。
周勇 攝
紅軍剛走,國民黨部隊隨后追到村里。敵人知道是該村的交通員把紅軍帶走,就在村口、村外路旁埋伏,伺機捕捉交通員吳思澄等三人回村時,已是夜晚,他們在月光下走到村口附近被敵人攔住,急忙把紅軍領導人留給的“片子”(名片)丟到田里。當時稻子將要收割,“片子”擱在稻葉上,敵人用電筒一照,就被找到了。
吳思健走在后面見勢不妙,立即逃跑脫險,吳思澄、吳文資當即被抓押回村,敵人將他倆綁在廳堂里的兩條長凳上,在每人身上壓了一段三四十厘米粗的木頭,兩端各坐上一個敵兵,幾百斤的重量硬生生的壓在兩人的胸膛上,兩人慘叫一聲,當場昏了過去。
合湖村尾附近山上紅軍烈士墓
第二天早上,敵人又把滿身血污的吳思澄、吳文資兩人押到合湖鎮公所,分別綁在合湖橋頭兩棵柳杉樹上,要他們說出紅軍到哪里去了,村里和附近一帶誰是紅軍交通員。 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,他倆守口如瓶,打死也不說。
吳文資,一位 20幾歲文質彬彬的私塾先生,敵人認為可以從他身上打開缺口。 于是先對年紀已經55歲的吳思澄施以酷刑,想殺雞儆猴,讓年經的吳文資因害怕而招供。
吳思澄看穿了敵人的險惡用心,一邊對敵人說:“不知道!最多命一條!”一邊用目光暗示吳文資:“寧可犧牲自己性命,也要保守秘密。”敵人將吳思澄的上衣剝去,用刺刀在他面前晃蕩,問:“說不說?”見吳思澄不說,就豎刺刀,再不說,就橫劃一刀。就這樣,從早上折磨到傍晚,吳思澄身上被刺劃了17刀,全身是血,直至被折磨致死。
合湖村尾 吳思澄、吳文資犧牲處
吳文資盡管年輕,但在敵人酷刑面前,毫不畏懼,堅守秘密,最后也被敵人殺害了。 當時逃脫危險后的吳思健,按照紅軍領導人的囑托,將紅軍傷員轉移到安全地點,用草藥精心治療,直到傷愈歸隊。 后來,他逃到福建菇山隱居10多年,直到解放后才回鄉。
吳思健住房大門(門板上留有槍托砸印)
兩位交通員被綁在合湖橋上接受酷刑的這段故事,令人淚崩,內心復雜,有悲憤、有惋惜,更多的是感嘆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。無數革命先烈面對兇狠殘暴的敵人堅貞不屈,視死如歸,為了民族獨立、人民解放、國家富強,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了牢不可摧的萬里長城,讓敵人膽寒,讓人們欽佩。
周勇 攝
說廊橋、廊橋說,如果有一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,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。 如果某一天,你累了,遠離喧囂與煩惱,去尋找遺失的那個夢,而那個夢,在慶元,在廊橋,在這里追憶那個血雨腥風戰爭的年代。
業政邦設備租賃有限公司價格優惠合理,是您想要的橋檢車租賃服務,我公司租賃方式按:臺班,包日,包月,包年等。業政邦橋檢車租賃宗旨:以“真誠守信,質量 、遵守法規、持續發展”為目標,保證產品租賃合格率為100%,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,為祖國的交通、橋梁建設基做出貢獻。本著創新發展、誠實守信的原則,我們期待與您的合作!聯系電話: 188-4834-3755